九十七岁药物化学家谢毓元走了,留给年轻人三条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邱晨辉【字号:

  记者从海洋之神8590vip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院士、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海洋之神8590vip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谢毓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7日11时0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谢毓元院士合作研发的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曾被美国批准作为小儿铅中毒治疗药物,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出身在书香门第的谢毓元,少年时代沉浸在《论语》《资治通鉴》等经史子集中,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会和瓶瓶罐罐的药物打交道。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开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走过大半辈子,谢毓元最深的感受是,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经得起扪心自问,才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不管是工作经验还是家中的藏书,谢毓元都爱与人分享,他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前,谢毓元曾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与年轻的学子们分享——

  首先,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从大处讲,是对任何工作都锲而不舍,从小处讲,就是对每一个实验的锲而不舍。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一个实验,假如设计路线事先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周密的思考,应该有较大的成功把握。遇到失败,在所有可能的原因被排除前,不要轻易放弃原有设计。这样,大多数情况下,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很多实验,都是在多次失败后不懈坚持之下,才取得好结果的。信心、耐心、细心的缺乏往往是成功的绊脚石。

  其次,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也是非常重要的。导师虽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总还会有一些局限性。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判断都没有偏差。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导师,另一方面也要破除迷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多一些主动,少一些依赖。

  第三,干任何事情,缺少激情,缺少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根据科研需要,有时候,实验连续24个小时也是常事。不过,拼搏未必是苦行僧式的心无旁骛、隔绝尘世。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考虑问题容易精神不集中。实验多次失败的情况下,心力交瘁,可能会钻牛角尖。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自我放松一下,找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或者体育活动,调剂身心。

  谢毓元曾说:“回顾这些年来,从对化学毫无认识到逐渐了解,最后深深爱上这门学科,让我感觉到,任何工作,只要认真去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 2021-03-30 12版)

(责任编辑:江澄)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