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央广网 谭瑱【字号:

  浩瀚无垠的太空,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中国空间站宛如一颗闪烁的星星正在环绕运行,三名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已经两个多月。

  从天和核心舱到问天实验舱,在全球瞩目中,中国空间站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一次次刷新“创新高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说,作为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载人航天的科技成果会被直接应用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

  郝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

  九天揽月,大国逐梦,航天技术的一日千里让世人赞叹与自豪,而在过去的这十年,这样的赞叹与自豪已经一次又一次烙印进中国人的记忆。

  “亲爱的观众,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这是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时,潜航员张伟的感叹。“奋斗者”号更新人类对深海尤其是海斗深渊的理解和认识,更引领了我国深海高科技产业的研发与发展。

  这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脉冲星的“声音”。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如今,FAST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进入了成果爆发期。

  姜鹏:FAST最大的意义是把人类的视野向前扩展了一大步,也是让中国的天文学家第一次站在了人类视野的最前沿。

  而今年问世的神威·蓝光Ⅱ超级计算机,不但为“中国天眼”提供了算力支撑。而且已经完成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数值模拟、生物医药仿真、大数据处理和类脑智能等35项重大计算任务。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诞生,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以采用自主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神威·蓝光Ⅱ问世,计算能力比神威·蓝光提升14倍。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特高压输电工程贯穿东西、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

  是什么在过去十年,让中国一系列科技成果以及大国重器举世瞩目?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中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巨大研发投入支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是2012年的2.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王志刚:经费是围绕着人的创新活动而展开的,不管是搞基础研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创新的还是成果产业化的等等,我们都要加强资源配置。

  是什么在过去十年,让中国的科技创新的引擎持续点火燃烧?院长侯建国说,过去十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在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各类创新人才的创造力竞相迸发。

  侯建国: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实施了特聘研究岗位制度,给予这些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设立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拔尖青年人才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

  是什么在过去十年,让中国的科学家们无怨无悔全心投入、踏实科研,成就骄人?“FAST之父”南仁东的科学家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心声与共鸣。

  南仁东: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

  南仁东打开了“天眼”,却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但中国科学家们叩问苍穹、探索未知、创新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止。就在本月初,我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并将于今年10月择机发射,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向着航天强国,向着科技强国,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