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全国将开展全国科技周、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发布、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科技主题活动。为展现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质,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制作本专题,展示中科院入选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优秀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窦新存

发布时间:2022-05-27

来源:【字号:

  主要事迹
  一、扎根-实验室建设:从无到有
  2011年11月,窦新存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回国。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与熟悉,他加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旅。然而,与新工作短暂的“蜜月期”没过多久,一个足以转变命运的选择摆在了窦新存的面前——是坚持先前的研究方向,还是转变进入爆炸物检测研究领域。
  选择新方向,意味着放弃过去的积累,一切从零开始。而他所在的研究室,不仅人才济济、个个独当一面,还充斥着力争上游的竞争氛围。一时间,他进退两难。然而,面对困难轻言放弃从来不是他的风格,经过认真调研和激烈的思想斗争,窦新存毅然选择了爆炸物检测研究。这之后,他和妻子祖佰祎两人,开始忙碌于文献调研、项目申报、学生培养和实验室建设,大到科研思路的具体构建,小到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有没有错别字,几乎事事都要自己操心。除此之外,两人天天挤出时间做实验,一做就到半夜。窦新存曾调侃自己,“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在没来理化所之前,从来不知道新疆的星星这么多、这么亮。”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窦新存始终记得国家和人民对于科技反恐的期盼,记得领导寄予他的厚望,记得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因此,他愈发埋头苦干,数年如一日。正如书中所言:“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而窦新存为了把爆炸物检测研究的根扎在新疆,用了6年时间。2017年,窦新存率领的团队,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30余人,由最初的自由科学探索发展到经费共计3000余万元,由最初对爆炸物检测技术一窍不通发展到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由最初空空的实验室发展到可支撑科研工作比肩国际学术前沿。同年7月,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团队成功申报“爆炸物安全科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非制式爆炸物检测方向。
  二、奋斗-信念驱使:只争朝夕
  不服输、不认输、敢于争先的信念贯穿于窦新存的科研工作中。他曾为了让一个案件能够及时侦破,彻夜在实验室忙碌,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原因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成功识别并分析出爆炸物组成原料及成分,对爆恐案件的线索追踪、源头管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面对新疆严峻的反恐形势,窦新存深切感受到,频发的爆恐案件给新疆人民的安居乐业、区域的繁荣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于是,他带领团队在爆炸物检测关键技术攻关上只争朝夕,时刻牢记“要直面领域难题,不逃避,不自欺,在刀尖上做工作”“没有失败,必须成功,想办法,找方法,找不到方法就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将“年轻的心,不畏艰险,扎根边疆,科技反恐”贯彻始终。
  只争朝夕的态度还体现在团队人才引进中。窦新存不仅常常与骨干成员商讨引进举措,还在招生季接连奔赴各大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招生宣讲。为了引进名额和条件,他曾与各级领导据理力争,甚至参考其他高校、机构的创新举措自创鼓励机制。经过一番努力,在新疆引才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团队从美、澳、吉大、南开等引进5位博士,发展了一支50余人的研发团队,并入选新疆首批天山创新团队。
  三、结果-成果产出:写在祖国大地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来,窦新存围绕国家反恐重大需求,以通过科技力量维护地区与国家安全为己任,不畏艰险,扎根新疆十余年,攻坚克难,以一线实地取证需求为驱动,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为我国非制式爆炸物高灵敏、快速、识别机制和装备研制发展了系列新的解决方案。
  2015年起,窦新存多次深入南疆调研一线需求,之后,他常告诫团队成员,“不深入一线,哪有身临其境的感知,不深入一线,永远是纸上谈兵”。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不仅实地调研一线需求,还陆续为全疆70余家基层公安部门提供装备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了与一线干警联合工作模式。打通了原始创新向实战应用装备研制的技术瓶颈,研制现场检测分析系列原创装备十余项,为新疆公安系统涉爆案件侦破与溯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全国性活动和枢纽安检中非制式爆炸物检测“提供了有效技术补充”。
  窦新存带领团队充分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得到了自治区及中科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和鼓励,荣获了系列殊荣。
  感人故事
  2015年年底,窦新存与团队成员行程3800多公里,前往南疆实地调研爆恐案现场物证。站在和田地区刑科所内,即使做足了心理准备,窦新存依然被堆积如山的爆炸装置给吓了一跳,率直的他甚至不加掩饰地脱口而出:“这里才是真正的战场啊!”
  之后的日子里,无数从未接触过的事在窦新存的生活中上演。当他举起手机准备对着公安局拍照,呼啸而来的汽车在他身侧停下,一只手猛地上前抢下手机,一脸严肃地跟他说,晚一分钟你就没命了。当他在拜城遇到一名年轻的特警,从特警口中得知,一场为期56天的战斗即将结束时,身旁的战友突然下颌中弹再没醒来。暴露的战斗激烈又惨烈,令窦新存深切地体会到“不深入一线,哪有身临其境的感知,不深入一线,永远是纸上谈兵”。然而,人们如何避免这更加危险、毫无征兆的隐匿的战争呢?这引起了他的深思。在旁观了一名基层刑警检测炸药成分的实验步骤后,窦新存又一次震惊了:不仅步骤繁琐十分考验脑力,而且稍有差错便无法准确判定炸药类别。看着现场刑警们疲惫的面庞和无助的眼神,窦新存明确了自己的主战场——研究始终与实际需求一致且保持国际前沿。
  在之后的南疆调研中,窦新存带领团队成员使用研发的装备协助检验10多个爆炸物残留样品,将适用于新疆地区爆炸物特征分析的、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炸药立显试剂箱50余套赠予全疆15个地州,并同步培训使用技术。而在轮台县9.21爆炸案的侦破过程中,窦新存和团队成员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24个小时,成功解决了连公安部专家也感到棘手的炸药成分鉴定问题,为案件的及时侦破提供了重要技术线索。这次成功,加深了他开展系列装备规模化应用的决心。2017年年初,窦新存带领团队与新疆公安厅特警总队防排爆技术研究中心调研组、特警学院专家,行程5000多公里,对南疆五地州涉爆案件总体情况进行系统掌握,并对团队自主研发的炸药现场检测装备进行应用及培训。调研过程中,窦新存和团队共提取爆炸装置填药32种,使用改进的装备现场帮助鉴别爆炸物种类。
  多次的南疆之行,让窦新存深刻认识到新疆科研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技术前进一步,反恐战争就先制敌一步。目前,研发的系列装备应用于G20峰会、第十三届全运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并在新疆公安系统15地州公安一线进行了规模化应用,为新疆连续五年多无暴恐案件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3项成果实现转化。

(责任编辑:江澄)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