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化学奖
看清纳米世界 三科学家齐摘诺奖
发布时间:2014-10-09 来源:新京报 韩旭阳 【字号:  

  埃里克·贝齐格,美国神经科学家、应用物理学家,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其主要贡献是研发了用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光学成像工具。

  威廉·莫纳,美国科学家,1953年生,是单分子光谱和荧光光谱领域的著名专家,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哈利·S·莫什讲座教授。

  斯特凡·黑尔,德国科学家,1990年从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主任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分部主任。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们利用荧光分子为细小的物体“标记”,让它们在显微镜下变得五彩缤纷,轮廓清晰,使科学家能在显微镜下一瞥纳米级别的微小世界。——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

  据诺奖官网10月8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因开发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此前外界预测的热门人选美国华裔化学家邓青云未获该奖,至此由数据机构汤森路透预测的4位有望获得诺奖华裔科学家全部落空。

  获奖以为是恶作剧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光学显微技术无法突破一条极限:它永远不可能获得比所用光的半波长更高的分辨率,这被称为“阿贝分辨率”。然而,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使用荧光分子,巧妙地绕开了这一极限。他们突破性的工作将光学显微技术带到了纳米尺度。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黑尔于2000年开发出受激发射损耗(STED)显微镜,他用一束激光激发荧光分子发光,再用另一束激光消除掉纳米尺寸以外的所有荧光,通过两束激光交替扫描样本,呈现出突破“阿贝分辨率”的图像。

  获得诺贝尔奖,对黑尔似乎太过意外。他告诉诺贝尔奖基金会,接到电话时,他正在安静地阅读一篇科研论文,以为打来的是一个恶作剧电话。

  贝齐格、莫纳则通过各自的独立研究,为另一种显微镜技术——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方法主要是依靠开关单个荧光分子来实现更清晰的成像。因此,这两项成果同获今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人分享680万奖金

  今天,纳米显微技术已经在全球被广泛使用,并且不断在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以上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在真正意义上扩大了科学家们的视野,从此以后,科学家们就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生物细胞内纳米级别的粒子运动的情况。他们可以看到微小的粒子是如何在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突触的,也可以看到那些在帕金森症、阿茨海默症等等疾病的萌发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微小蛋白质粒子,还能跟踪胚胎分裂时单个蛋白质分子的运动轨迹。

  据悉,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680万元人民币),将由三位获奖者平分。

关闭本页
 
© 1996 - 2014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