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化学奖
化学奖得主斯托达特:智慧火花的启发者
发布时间:2016-10-07 来源:科学网 甘晓 【字号:  

  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弗雷泽·斯托达特(J.Fraser Stoddart)。斯托达特1942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1966年从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0月5日,当斯托达特从诺奖委员会的电话中获知自己获得诺奖时,他表示“很惊讶、激动、开心”

  斯托达特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正伴随了“分子机器”发展的历程。斯托达特的获奖原因,是他在1991年迈出了开发分子机器的第二步,他发明了“轮烷(rotaxane)”。他将一个分子环穿到一个分子轴上,并且发现环能够沿着轴移动。基于轮烷他开发出了一个分子电梯,一种分子的肌肉和基于分子的计算机芯片。

  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江华看来,斯托达特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几十年以来,他一直专注在分子机器领域,开展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启示,即科研工作不能只追求所谓的“热点”,而要根植于某一领域长期辛勤耕耘。

  江华曾在2004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斯托达特共进午餐。尽管此后并没有很多接触,但斯托达特给江华留下了“关心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印象。

  对于这一点,斯托达特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成楚旸也深有体会。他在一篇帖子中写道:“(斯托达特)属于放羊式老板,常跟我说‘我已经不需要任何paper(论文)了,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在成楚旸的回忆里,斯托达特还会常常带学生去开学术会议,鼓励学生们做从没有人做过的东西。

  近年来,斯托达特对培养中国科研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精力。据记者了解,他在美国西北大学的课题组中,来自中国的博士后或博士生占了大约一半。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2014年,他受聘成为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每年在学院工作2个月。同年9月,他开始面向学院本硕博学生开设课程。目前,斯托达特教授在药学院的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其科研团队已经开展研究工作。

  今年3月,斯托达特把他获得的“安家费”50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设立了“斯托达特发展基金”,希望延揽更多的人才从事合成分子研究工作。斯托达特表示:“人的一生充满各种收获和给予,自己在过去很幸运地收获了很多,也乐于有机会给予。”他认为,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