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扶贫
【中国科学报】科技力量带动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8-04-09 来源:中国科学报 高雅丽 【字号:

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忠卫(左一)开展渔业养殖技术培训。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培育专家钟彩虹(左一)到龙凤镇开展猕猴桃栽培技术指导。

水生所副研究员段明指导村委会放养鱼苗。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区,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贫困人口分布广,为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2015年10月起,中科院武汉分院组建工作队,赴龙凤镇龙马村开展为期5年的驻村扶贫工作。

  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在扶贫工作中,武汉分院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行‘地方企业(合作社)+中科院科技资源支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实施系列科技扶贫项目,为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发挥了示范效应。”

  建立特色扶贫工作机制

  袁志明表示,武汉分院统筹推动了院属在汉9家单位以技术、智力、成果、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分院整体推进、研究所联动支持、驻村工作队组织落实的系统工作格局。

  据了解,在武汉分院扶贫工作队进驻龙马村前,2014年村子里有农户872户,其中贫困户596户,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384户,是典型的贫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村耕地面积仅2521亩,自然条件较恶劣。村里主要经济收入来自茶叶种植、畜禽养殖及务工,农业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高产值农业发展较为缓慢。

  2015年工作队进村后,他们首先从深入了解村情和贫困户信息两方面做好精准识别。首批扶贫工作队队员肖海金说:“我们当时与村民做了大量访谈,他们对扶贫工作非常支持、非常期待。”

  扶贫工作队重点帮扶龙马村纸厂河组的贫困户,他们实地走访调研52户村民的人口、收入、掌握生产技能等情况,建立了28户贫困户的档案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肖海金前一天刚从恩施回到武汉。他告诉记者,从住的地方到农户家来回一趟得三四个小时,路况还比较差,“微信步数基本每天都是2万步以上”。

  为了做到“真扶贫”,工作队基本扎根在这里。据统计,2017年时任工作队队长葛保根有200多天都在村子里,周末也顾不上回家。武汉分院扶贫工作队被恩施市评为2015年、2016年精准扶贫“先进工作队”。

  通过工作队的前期走访,他们调研了当地5个种植、养殖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建立了经济产业基础信息库;组织武汉植物园、水生所专家到村收集土壤和水体样本分析测试,了解自然资源基础特性,为决策发展高产值农业建立了信息基础。

  袁志明说:“截至2018年4月,武汉分院共组织分院系统所局级领导20人次赴恩施实地调研,组织各单位党支部与龙马村28户建立对口帮扶联系,先后选派8位优秀同志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上做好示范。”

  发挥科技帮扶优势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龙马村也迎来了科技帮扶下的“大发展”。据袁志明介绍,武汉分院先后组织武汉植物园、水生所等单位专家开展科学论证,形成了“以生态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致富”的驻村发展5年规划建议。

  规划结合恩施当地苗木市场需求,在龙马村和青堡村建设苗木种植基地,发展苗木种植培育产业;结合地方需求扩大辐射范围,组织水生所渔业养殖专家形成“佐家坝水库生态渔业方案”,帮扶龙马村和附近的佐家坝村共建水库养殖基地;根据驻点村实际情况,扶持龙马村创业大学生壮大养殖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产业。

  扶贫先扶“智”,两年来龙马村的田间地头迎来了不少科学家,他们在这里讲解科学种植、养殖知识。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培育专家钟彩虹,水生所渔业养殖专家刘家寿、王忠卫等20余位专家都是这里的“常客”。

  与此同时,武汉分院组织9位合作社技术人员在武汉植物园培训并获得国家园艺师中级职称,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令第二批工作队队员桑鹏印象最深的是组建养鸡合作社的一个小伙子。他说:“工作队鼓励贫困户入社发展生态养殖产业,这个小伙子通过两年的努力,获得了一些现金的收入。这个村级主导产业2016年带动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2017年年均增收2000元,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现金困难的问题。”

  2016年,武汉分院提供了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研发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优良品种约15万尾鱼苗,由当地村委会负责管理,帮扶佐家坝村建立了100亩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基地。水生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负责技术支撑,示范零投饵、零排放的可持续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所获收入为龙马村、佐家坝村集体所有。目前,投入鱼苗长势良好,可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武汉分院扶持硒来乐公司青堡村合作社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引入武汉植物园软枣猕猴桃等优质种苗及培育技术,社员通过分红、务工、流转土地和农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获取收益。2017年,合作社以苗木基地繁育的花卉苗木为支撑承接区域道路美化工程等,带动155人务工,人均增收8000元,相关农户出租土地500亩共获得17.5万元收入。

  根据地方需求,武汉分院帮助龙凤镇政府、硒来乐公司石门子合作社在店子槽村建设远期规模约5000亩的石门子生态景观园,这里已经成为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截至2017年12月,景观园重点打造的国内首家专业藤蔓植物物种园,已收集藤蔓植物300余种,繁育葡萄种苗20万株,种植巨藤月季2万余株。园区内农户通过参与园区管理、在景观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景区带动65人务工,人均获得8000元收入,5户贫困户列入新农村计划获得补助12000元。

  让当地群众“脱贫不返贫”

  袁志明说:“两年来,武汉分院实施的系列科技扶贫项目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设立专项、研究所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共计投入科技扶贫的经费达558万元;至2017年底,重点帮扶龙马村纸厂河组28户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900元增加到6800元、龙马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5万元,完成了龙马村整体脱贫任务;所辐射的佐家坝村、青堡村、店子槽村建立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科院先进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

  袁志明表示,下一步武汉分院要更好地发挥中科院的科技资源优势,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让当地群众“脱贫不返贫”。

  未来,武汉分院将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做好人员培训、输送优质科技成果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对驻点村生态渔业、花卉苗木种植产业、生态养殖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帮扶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与百姓的利益共享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武汉病毒所‘生物农药’、水生所、植物园优良品种和种养殖技术等在鄂西贫困地区各产业领域推广应用,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广大群众向小康社会迈进。”袁志明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4-09 第5版 创新周刊)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2020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