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彩虹(左一)现场指导。
眼下,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猕猴桃熟了,忙碌的不只是种植户,还有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前几天,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一行六人来到六盘水,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关于猕猴桃品种全市授权及未来合作计划等相关事项的洽谈。她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每年都会过来几次。
六盘水市水城县是中科院定点扶贫县,武汉植物园是水城科技扶贫项目的参加单位。这些年来,武汉植物园通过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了贵州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化水平,使1.21万贫困户4.13万贫困人口受益。
这只是武汉植物园科技扶贫的一部分。据武汉植物园党委书记罗志强介绍,他们的猕猴桃专利品种扶助60000余贫困人口,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全方位服务县域农业产业
水城县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适合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从2000年开始,水城县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产业。
据统计,仅2017年,全县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达4.37万亩。如今,水城县的猕猴桃产业规模达到14.67万亩,形成全域产业格局,猕猴桃不仅成为该县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还是全国红心猕猴桃主要产区之一。
提到水城县猕猴桃,不得不提始建于2012年的猕猴桃产业园区,现在这里已成为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这里有诸多产学研示范基地,其中就有300亩是武汉植物园的。
罗志强介绍,武汉植物园为水城县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整套技术解决方案,既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及人才培训、优良品种引入,又包括品牌战略咨询和服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等,全面提升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水平。
今年6月中旬,钟彩虹等专家赴水城县再次展开调研,结合过去几年的考察结果,他们对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并与水城县东部园区管委会商讨。
记者了解到,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宗旨是稳定规模、适度发展、完善品种、提质增效,至2025年稳步发展到15万亩。此外,规划还对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种植果园的海拔、品种选择等提出了建议。
今年8月中旬,钟彩虹再次来到水城县,与东部园区管委会共同对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最终定稿,并对计划发展区域、引进的品种进行实地调研。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钟彩虹又为猕猴桃种植户及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了猕猴桃采收及采后保鲜技术要点培训,这也是钟彩虹每次来到六盘水的“必选动作”。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武汉植物园的猕猴桃技术不只应用在水城县。
据悉,武汉植物园猕猴桃专利品种在国内种植面积达35万亩,技术辐射面积近100万亩,涉及19个省、60个县市、10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立24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这离不开三代科学家40年的不懈努力。”罗志强说。钟彩虹是他所说的第三代科学家,前两代分别是黄仁煌和黄宏文。
我国是猕猴桃产业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 一,年产值超过480亿元;然而,我国是猕猴桃出口小国,果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出口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0.14%,每年进口猕猴桃达13万吨左右。
在我国,猕猴桃产业涉及21个省份,直接从业人员100余万人,总种植面积超过320万亩,2017年产量超240万吨。而2017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也只有45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域与国家贫困县分布区域重叠率超过50%。
近年来,武汉植物园通过实施“彩弘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猕猴桃科研成果转化载体。
武汉植物园探索并建立“政—企—研”合作模式是一大亮点。罗志强介绍,目前已有7家政府机构、22家合作企业,截至2017年,已签订技术合同经费累计达9700万元。
在水城县,2017 年全县猕猴桃挂果面积2.8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8亿元,猕猴桃产业覆盖农户32650户、123200人,其中贫困户6520户、17560人。
行走在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眺望满山遍野的猕猴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果园,果农们正在采摘成熟的猕猴桃,欢声笑语不断地传出。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9-05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