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外籍人士看中国:人与自然和谐 创新促进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龙云 毕炜梓【字号: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加快扩大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科技创新大国。与此同时,绿色也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抹亮丽底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通过他们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一个创新、美丽、开放的中国。
创新包容促合作
1981年,美国人丹尼斯·西蒙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了为期4周的旅行。他用50多卷胶片记录下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景象。40多年来,曾任杜克昆山大学执行副校长的西蒙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变化,并见证了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国一直在构筑一个稳健且充满活力的研发生态系统,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他说,“这得益于中国领导人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勇于推行改革,致力于创新发展。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印度尼西亚科普专家约斯兰·努尔表示,中国对全球创新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上,还在于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采取的全面战略布局,以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这些举措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认为中国是促进研究、激励年轻人以及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的最佳地点。”青岛国际院士港工业发展顾问、德国工程院院士葛兴福表示。
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发展,更通过构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际伙伴。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专家、泰国教育专家哲仁表示,中国已在泰国等25个国家设立了27所鲁班工坊,为合作国家和中资企业培养了大批国际化本土人才,促进了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高水平发展。“鲁班工坊是习得现代技术的‘未来中心’,这种教育模式符合产业界趋势,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哲仁说。
美丽中国在行动
2002年,比利时-法国地质学家马晓丽首次来华,前往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此后将青藏高原活动构造确定为其主要科研方向。她对当地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对生态文化的重视大加赞赏。
英国教育家柯马凯亦有共鸣。2023年,柯马凯到西藏旅行,目睹了中国将绿色低碳理念变为现实场景。他惊叹,由公路、铁路、航空构筑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他看到,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穿桥而过,在广阔的天地里无拘无束。“为了尽可能减少对野生动物以及地表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修建了专门的野生动物通道。”柯马凯说。
海洋之神8590vip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爱尔兰籍植物生态学家唐力森一直在评估“美丽中国”倡议为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切实利益,“云南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得很好,中国其他地区也一样”。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积极帮助共建国家发展基础设施。而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生态保护。”海洋之神8590vip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班牙籍首席研究员康木飒说道。
专注于经济发展并不难,难的是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国做到了这一点。”美国作家布莱恩·林登说,“人们应该看看中国是如何实现这种平衡的。”
康木飒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牢记生态保护。得益于绿色发展的政策,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栖息地,并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重目标。
在宁波象山北欧水产园,来自挪威的水产专家童安睿表示,利用象山当地的海水和气候等有利生态条件,并得益于当地政府在实施该项目中给予的支持,他们公司首次在亚洲实现室内封闭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鱼。
中国故事引共鸣
“我认为,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国度,中国理当获得更多的关注、认可和理解。”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说。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共鸣。
通过调研和游历,西班牙语言专家安永领略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在与中国人民相处中,我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这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部分。”他说道。
葛兴福于2006年来华,他见证了汶川地震时中国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情景。“中国政府和人民如同一个整体,紧密团结,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克服困难。”他回忆道。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共同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画卷。
“作为一名西方学者,我认为中国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马克林说道。
理解中国的多元风采,也是读懂其锐意创新的关键。日本量子科学家谷垣勝己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想法在这里蓬勃发展,共存共荣,这促进了创新和进步。”
中国的发展理念正在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强调和平、和谐、合作与共赢。”柯马凯说,这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该制度有效地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共同进步、稳定以及和谐发展。
对于那些观察中国发展的外国人,意大利汉学家麦克雷有一个简单的建议:到中国走走看看。他说:“我很高兴能与世界分享我的‘中国故事’,这个国度热爱和平、稳定与和谐。”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4-09-30 第04版)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