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随着蒙古大军的铁蹄不断南侵,北方的汉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大南迁,我们的家族就是这个时候从山东先迁到了福建泉州,再从泉州迁到了广袤的越地——广西灵山。这里是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老人们讲古,海水还没有退去的时候,三海岩上还住着海上的仙女,高中时代的课间,我们爬上三海岩,细数岩石上残留的贝类,迎着西下的余晖,感叹沧海桑田。
我们的家族便是扎根在了这三海岩下,鸣珂江畔。
那里种满了荔枝树,几百年的荔枝林,三四人抱的荔枝树下,竖立了一块被雨水冲刷得已经模糊的县志碑。每年盛夏,台风如约而至,荔枝林不仅下着雨,还下着果。
那里的祠堂,是我们家族每个人的根,每个生命的降生,在这里入族谱。每个生命的逝去,在这里告别尘世。祖先们接受着后辈们的膜拜、祭礼,他们的故事,也无形地影响着后辈。
口口相传的,并不是祖训,是讲古。
还小时,除夕的年夜饭,祠堂里的祖先尚飨后,父亲都会让我们骑车到小叔家请阿婆一起吃年夜饭,即使阿婆从不到我家吃年夜饭,父亲仍每年如此。周而复始地每年给我们讲着这两个古。
一古。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父亲,他一共养育了10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是路边捡的。在儿子们都成家后,老父亲便自己住了。除夕,大儿子以为老父亲在二儿子家吃,二儿子以为在三儿子家吃,大团圆的日子,老父亲自己一个人吃着糠椰菜,老泪横流。这时,小儿子回来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痛心疾首地把养父领回了家。
我们的父亲告诉我们,生养之恩大于天。
二古。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的父亲,他在院子里做木工,他的儿子跑过来说:“爸爸,你在做什么?”年轻的父亲说:“我在做一个猪吃的槽子给你爷爷盛饭吃。”儿子开心地说:“爸爸,你再做一个吧。”年轻的父亲问:“为什么?”儿子笑着说:“你多做一个,等你老了我给你盛饭吃。”
我们的父亲告诉我们,孝要言传身教,一个人怎样对待老人,他老了之后就会被怎样对待。
我们的家族便是这样口口相传着这些古,不知道谁最先讲,也不知道讲了多少代人,伴随着家族的迁徙,时代的洗礼,仍然潜移默化地伴随我们的一生。
古,粤语片区通指故事传说,是刻录在每个家族中的基因,一代传一代,是永不丢失的魂。在生命之轮进入母亲的角色后,我也仍会怀抱着女儿,跟她每年讲一次这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