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的是岁月留下来的精神之光,它融合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之中,约束着我的行为举止、规范着我的人生道路、伴随着我的成长。
唠叨是最朴素的关爱
小时候,当爸爸妈妈嘱咐我“早点回家!”“天冷了,多穿点儿衣服!”时,虽然总会不耐烦地回答:“知道了!”,慢慢也能领会长辈对我“唠叨”的含义。我想这便是中国家庭一直以来的关怀传统,是家中长辈表达爱意和关心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情的缩影。我们也是在“被爱”的氛围中慢慢学会了“爱人”。
惊喜是最满足的快乐
小时候我们家从来没有零食饮料的“踪影”,唯一的饮料应该就是牛奶了,但是过生日的时候就可以“圆梦”,能够吃到长辈口中的“垃圾食品”麦当劳。小时候学着故事书里把圣诞袜挂在床头,第二天睡眼惺忪得摸摸我的圣诞袜,发现里面真的有礼物!这种小小惊喜蕴含的是童年里满满的快乐。长大后我也学着制造些小“惊喜”,给父母写写感谢信,每逢节日准备小礼物。我也在享受“惊喜”中慢慢学会了创造“惊喜”。
陪伴是最长情的守护
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总陪着我一次一次地看病住院,虽然他们工作忙碌,但总会有一个人在旁边守着我。只要有父母陪在身边,我那颗慌乱的心便能安定下来。后来我经历了“中考”“高考”“工作”“订婚”,他们也见证了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也明白了“安心”来源于家人的陪伴和守护。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我在父母的“陪伴”中长大,在陪伴中慢慢学会了“守护”,未来也将守护在他们的身边,陪伴他们变老。
承担是最真实的感动
如今,微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家也与时俱进创建了微信群,群取名“我们仨”,与杨绛先生的著作《我们仨》同名,作为一个小家分享生活点滴的载体。正如杨绛先生书中所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想日子之所以能过的“平淡”“朴素”是因为总有人在“承担”,小到贯穿着每一天的一日三餐、家务四重奏,大到财务支配、教育管理、婚丧嫁娶。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为这个家庭承担,为彼此分担。我在“旁观”的过程慢慢做到了“承担”学会了“分担”。
对我来说真正的家风,并不是名言警句,而是这些深深刻在我骨子里影响我一言一行的东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家三口的相知、相契、相亲、相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