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爷爷从小失去父母,颠沛流离,逃过荒,要过饭,1949年在甘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才吃饱穿暖,过上有家的生活。1951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下当过战士,在炮兵学校上过学,也当过排长、连长、参谋。父亲20岁参加工作,没有在县城,主动要求到基层去,参加工作的第二年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母亲199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县城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我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爷爷到我这里,一家祖孙三代不知不觉中都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身份。
爷爷与父母为党和国家做的事
听奶奶讲,爷爷在部队20多年,对战士非常好,善做思想工作。战士思想有问题时,爷爷会给战士喂饭洗脚,把思想工作做到餐桌床头。关心战士、服务战士,注重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爷爷一贯的工作作风。爷爷当过炮兵后耳朵一直不好,年老后便处于半聋状态,但他从未抱怨过什么,还以此为豪。
父亲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所在乡镇位置最远、条件最艰苦的贫穷村住队,通村的道路是被群众戏称“晴天扬灰,雨天水泥”的土路,一下雨,交通几乎被阻绝,自行车推不了五步,鞋袜中就塞满了泥巴。在乡镇工作20多年听到看到感受到了基层群众生活生产的艰辛。现在他是家乡最远的一个三县交界之地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住村开展脱贫攻坚,经常忙到深夜。母亲在乡下工作了将近20年,她最痛恨的是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和集体利益的事。现在她参与巡查工作也经常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人,要有家国情怀。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的母亲也参与了督导分包温泉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民的党,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优的社会制度。我有幸来到中科院,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或是完成了一项任务就会给我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无与伦比,这正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喜悦。
三位长辈对我求学与科研之路的影响
爷爷最看重文化知识,但是从小没机会接受系统教育,后来在军校勤奋努力,还因学习立过功。他是个低调、待人谦和、知道感恩的人,跟我讲他的经历,从来都是少时的穷苦和艰辛,以及加入解放军后如何被战士们照顾。直到爷爷离世后县里给他开追悼会,我才知道他后期的经历。我大学离家四年,因路途遥远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归家两次,毕业时才知爷爷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家人怕影响我学习很多事情都不愿告诉我。“柯颖,爷爷当时抢救的时候真怕来不及见你最后一面”,这是我大学毕业归家后爷爷看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后来他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再也没能出来。再后来听父母说他身体快不行,被癌症折磨的瘦得脱相的时候还在向临床的病友夸赞我以后就是研究生了,可以为祖国做贡献,也可以弥补他少时没有条件学习的遗憾。父亲是个很爱学习和读书的人,成绩也很好,据母亲讲他很多时候能做到过目不忘,但当年因为家庭条件问题没能上理想的大学。可以说我一直读书是爷爷父亲两代人弥补遗憾的延续。
家风的传承
爷爷、父亲和母亲,虽都是一名最基层的劳动者,但却都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使得不聪明,缺乏自信的我身上有一种韧劲儿,这股韧劲儿支撑着我坚定信念,不惧孤独,不怕吃苦,让我在科研工作中不达成一项目标绝不放松。更支撑着我在未来不贪图享乐,如果能有机会在某个科研方向做出一点绵薄之力的话,我愿意做一个补丁,哪里缺人就去哪里工作,哪怕自己不够优秀只能做一些很浅薄的工作。
能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做点事,将自己的所学奉献给人民,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快乐和满足。听党话,跟党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自己党旗下的誓言是我们家不知不觉中传承的家风。
父亲深夜依然在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