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家风故事
善以待人,勤以为生
工程热物理所 满承波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 【字号:

  我出生在山东聊城,在那里生活了17年直到上大学离开。那是个鲁西并不算发达的城市,但毕竟是个地级市,因此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算衣食无忧。

  我的爷爷奶奶自从我出生便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回想起二老的音容笑貌,脑海里总会有几个词蹦出来,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建年”。小时候总是听爷爷奶奶讲,某某年过建年,挨饿,邻居家哪位老乡没熬过去,咱们家也不好过。那些故事细节都已经记不清楚,但“建年”二字却像一个符号一直印在我脑子里。年少时我一直不明白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直到很久以后,我又一次回忆起爷爷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把字弄错了,应该是“贱年”,就是粮食歉收、生活困难的年份,在农村老家被俗称为了“贱年”。想通了这一层,我一下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为什么“贱年”两个字在爷爷奶奶的讲述里总是跟日本鬼子、挨饿之类的词一起出现。

  三年前奶奶去世10周年时,父亲写了长文纪念奶奶,记述了爷爷奶奶的一生,感人的文字再次勾连出我少时的记忆,接成了线、拼成画面,在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和缅怀里,我再次感受到二老身上善良待人的生命底色和勤劳俭朴的处世之道。

  爷爷和奶奶都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爷爷两岁丧父,从小生活困苦,奶奶家境较好,家中有一百多亩土地,但无论贫富都躲不过时代的漩涡。1943年爷爷奶奶成家之时正值抗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爷爷还两次被日本鬼子抓去做工,幸好那时机灵偷偷逃走才得以保命。但是,艰难困苦也没有改变爷爷奶奶善良的本色,村里有个爷爷称其“嫂子”的寡居老人,丈夫孩子都不在了,一个人孤苦无依,爷爷奶奶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日子里,毅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重担。日久见人心,老人在弥留之际坚决要爷爷奶奶为她送终,并将自己的五间房屋、宅基地、五亩田地无偿赠予我家。老人去世后,她的娘家亲戚认为爷爷奶奶侵占了老人的财产,爷爷奶奶耐心解释并满足了对方全部的补偿要求,最终用真诚打动了娘家人,双方共同将老人的丧事办得很圆满。

  日子难过,爷爷奶奶就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努力打拼。爷爷先是在小小的几分“自留地”上下了大功夫,托人到邻村去学习种蔬菜的技术,种菜卖菜来补贴家用。当年没有自来水,每天要用辘轳打水再提到菜地里浇菜,每天天亮前,爷爷已经浇完一百多斗水了,天亮后再去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爷爷还承担了全村婚丧嫁娶的主持工作,村里有九成的新娘都是爷爷接回村的。奶奶纺线、织布、纳鞋底、缝袜子,再养上猪牛羊鸡。到六七十年代,家里不但能吃饱饭,还添置了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在当时的农村都是真正的奢侈品。后来大伯学医成了乡村医生并且逐渐在周边村里小有名气,慕名来看病抓药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有人到家里来抓药,奶奶都当作客人来招待,赶上吃饭时间还会多做一些饭菜,热情邀请他们在家里吃饭。在父亲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奶奶招待客人时脸上洋溢的笑容,跟我儿时记忆中一样的温暖善良。

  后来的故事就离我越来越近了,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父母对我的要求很严格,生活也很俭朴。上初中的时候,我的零花钱几乎是班里最少的,有时候甚至没有,以至于当时我一直以为自己家是比较困难的家庭。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已经是副处级干部。

  双亲都是一个字不识的普通农民,父亲却从农村老家靠高考走出来,最后成为一名县处级人民公仆,祖辈的勤奋与自立在父亲的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这也成为留给我的弥足珍贵的人生礼物。

  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到首都,按照父亲的说法,我家三代人实现了两步跨越。而我越来越感受到,无论环境如何,所处的是大都市还是小城市,无论是为人处世持家,还是成为一名党员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真正让我受用终身的,是从祖辈一直传承下来的善良和勤勉。生命的底色不变,也就能始终向前,不负韶华。

我和爷爷

(责任编辑:董凯悦)
© 1996 - 2020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