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家风故事
从认字到读书-——传承家风
生态中心 朱永官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 【字号:

  认字是读书的基础,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

  不会认字就是文盲,我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为此,小时候我母亲希望我认字,她告诉我:你不管有多少钱,别人可以偷走,但是你认识的字永远是你自己的,别人拿不走。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认识一些字,但是也到不了读书的水平。

  我父母朴实无华,但是他们对我从小寄予厚望。从我开始有记忆起,我就知道父亲对我的要求就是读书,将来可以上大学,或许至少可以当一个账房先生。最早,父亲的期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有我在场的情况下,告诉他的亲朋好友,他有这个愿望。就是这样,父亲把“读书成才”这样一颗种子种在了我幼小的心田。如今这个种子也算是茁壮成长了。

  父亲的期许一直以来是我求学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一步步走向学术的高地。父亲也是以最最朴实的方式支持我一路求学。父亲的期许是点点滴滴的,而我一直铭记在心。我记得,完成初二学业后全乡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乡中学学习。初三开学父亲送我去学校,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父亲颤颤巍巍的给老师递了一支烟。那么多年过去了,我父亲递烟时虔诚的态度和眼神中折射出来的希望之光,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初中毕业,由于成绩优异,我顺利考入重点中学。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去县城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记得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是14.5元(1982年)。为此,父亲还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征得我两个哥哥的同意。中学期间父亲很少管我的生活,但是每个学期的成绩报告单都是需要经过他的严格审查。因为觉得父亲没有文化,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我以为父亲不一定去参加,但是事实上每一次家长会我父亲都认真参加。

  从中学、大学、研究生,再到出国留学,我求学道路上每上一个台阶,我父亲都是由衷的高兴,一直令他无比自豪。而我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传承这个读书的家风。我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就以我自身的体验来引导和塑造我的孩子们。

  小时候家里没有藏书,我能读的书主要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我父亲担任农技员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手册等。为了改变我小时候没有课外书读的窘态,两个孩子出生前我就给他们买了好多书。出生之后我就和他们一起读书,营造好读书的家庭氛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在北京和厦门之间奔波,还是尽量每天通过视频连线女儿,在她高中阶段和她一起读英文,背单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地重复着我父亲从小对我的激励和期许。只要有机会,和一些朋友集会的时候我都会带上孩子,一让他们多见世面,多接触社会,让孩子们了解我们谈论的话题。不仅如此,我经常会在朋友们面前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的优点,表达我的期待。尽管在这样的聚会中孩子并没有参与太多的讨论,但是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有非常深刻的体会。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听父亲的朋友讲,他的叔叔早年留学美国,一直为中美科技合作做贡献。那时候我就想,我们邻里之间可以有人出国,我长大了也该要争取留学,出去见见世面,多为国家做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夫人承担了主要的日常事务,我主要在如何引导和塑造孩子未来方面下功夫。上初中开始,我鼓励孩子们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让他们接触科学。有时我还和他们一起完成一些小实验,给他们讲解科技进展。事实上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我讲的东西,但是我还是把他们当成大人,和他们一起讨论。因为,我坚信这样的熏陶至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创造的成长空间。

  如今我的儿子已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女儿也顺利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习,我深感欣慰。2013年,我们全家送儿子到浙大上学,由于我是校友,学校安排我作为家长代表在开学典礼上演讲,心情十分激动,也倍感荣幸。1985年父亲把我送到了浙大华家池校区,2013年我把儿子送到了浙大紫金港校区。这是一个跨越二十八年的读书传承的故事,也是一个国家改革开放后教育和科技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董凯悦)
© 1996 - 2020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