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恩老宅门口照片
我上六代太外公潘世恩是清朝乾隆五十八年状元,他苏州钮家巷的老宅门口挂了六块牌子。从照片看只有五块牌子,为正中门头上的横牌子“苏州状元博物馆”(白底黄字不显眼,以示低调淡泊),加上右面墙上的四块长方形牌子,分别是“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苏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站”。还缺一块在哪里?仔细寻找,原来在“苏州状元博物馆”牌子的后面,大门门额上。还有一块竖的“牌子”,金碧辉煌,四周雕花镶边,上书“钦赐状元及第”六个大字,两边还有小字落款。原来是当年乾隆皇帝御笔钦赐给潘世恩的匾额,相当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按清朝规定,横牌子为“匾”,竖牌子为“额”,这块应该为“钦赐额”。像北京故宫里的诸多“额匾”一样,保存完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潘世恩老宅大门额上的“钦赐额”
习近平主席教导我们:“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纪守法。”
潘世恩24岁考中状元后,为朝廷高官清正廉明五十余载,享年85岁。曾先后历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官至户部尚书、当朝一品宰相,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元老。道光帝两度离京时都命潘世恩留京代朝,每逢潘世恩大寿都有御书对联钦赐。
抗战时期,我外婆和大姨妈曾经在此老宅内住过,当时我妈妈在上海工作,常去苏州探望,也在此地落脚。
后来2006年此潘宅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苏州市委和市政府决定重修潘宅,改建为“状元博物馆”。工程总计耗资4300多万元,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8月竣工,2014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以上史料来自“苏州状元博物馆”)
我2018年去看时,增加了现代的四块牌子,可见其政治意义非同一般。特别对青少年来说,潘世恩在200多年前就做到了“三好”:品德好——当清廉高官五十多年;学习好——考中头名状元;身体好——在“七十古来稀”的当年活到85岁,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潘世恩立下八字家训,为“诗礼、德善、谦逊、务实”。在他的影响下,潘家后代继承了他的优良家风,科举连第,名臣迭出。成为一状元、一探花、八进士、十六举人以及一批经商、治学和艺术领域杰出人才的优秀后代群。如探花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的晚清重臣潘祖荫、一代师表潘承孝、近现代戏剧家和翻译家潘家洵、中科院院士潘承洞和多次获奖的重庆市现代儿童合唱音乐家潘裕礼等。潘家后代办义庄、修水利、收养弃婴、资助困难学生、举办慈善公益活动、捐赠国宝大克鼎等,把潘世恩的优良家风发扬光大。
我父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租界内的英国洋行里工作,薪金丰厚,娶妻生子。日军开始侵华时并不敢侵犯租界,我父母生活安定。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上海租界,接管了我父工作的英国洋行。日本老板意图留用我父亲继续工作,薪金不菲。但我父继承了潘世恩的清正廉明和强硬骨气,坚决不为日本人服务,愤然辞职,率全家回苏州景德路老家度日。虽然开支节省,但因无工资收入,经济困难,全家清贫生活直到抗战胜利。
那时我经常随母亲到钮家巷潘世恩老宅这里探亲玩耍,接受太外公家的优良家风熏陶,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