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3年的“老父亲”,从事出版物印刷销售管理。在新西兰留学生活5年,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八年来,和儿子的朝夕相处,让我从一个新手父亲成长为合格“老爹”。“老爹”两个字承载着太多,总有些一言难尽。
一、陪伴,老爹能给的最好礼物
儿子是2012年出生的,有家人悉心照顾他,一岁之前我基本不操心。但我和妻子会坚持晚上下班后,一定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小家照顾。孩子慢慢长大,我的工作也更加繁忙。有一天,幼儿园班主任(现园长)提醒我:“孩子是不是妈妈照料的多一些,希望爸爸也能多陪陪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全方面成长。”听了老师的话,我和儿子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天下班后,我最期待的,就是回家看到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听一听他今天的见闻和想法,了解他在幼儿园或学校有什么开心或难过的事情。他和我逐渐更亲密了,遇事也会主动和我交流,这在读幼儿园之前很少见。
后来儿子上了小学,我和妻子从方圆五公里的工作和生活半径,举家搬迁至50公里以外的学校旁边居住。每天我都需要开车一小时、往返100公里通勤于公司和家之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住校(儿子学校基本以住校为主,只有一个班在走读),何必搞得自己这么辛苦?我的观点很好理解,只是换成其他人,是否愿意去做。那就是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夫妻目前没有要二宝的计划,希望能尽可能多的陪伴儿子,了解和感受他成长中的变化,体会为人父母的喜悦和辛劳。经过一年级一年的陪伴,我明显地感受到儿子的变化。他从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懵懂少儿,通过学校的知识学习、人际交往、体育运动和文艺培训,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小男子汉。
二、情绪控制,合格老爹的基本素养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也不乏很多调皮的。不少朋友向我抱怨“在家闹翻天了,忍不住揍了他一顿”。我曾经在新西兰留学五年,深度观察过周围朋友的言行。老人们有一句话,“孩子不能没有怕的人”。我深以为然。有一个怕的人,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为了让他产生秩序、纪律的概念。
严厉管教孩子不等于情绪失控发脾气。就像老师在学校里树立权威,不是靠冲学生发脾气管理班级,而是靠秩序和纪律。比如明确行为准则,建立奖罚机制。这点可以取其精华,借鉴到家庭中。
管教不等于严厉的管教。我为什么加上“严厉”二字?面对儿子的调皮,我更多时候表现为严肃地、正经地告诉他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或者直截了当地问他应该如何处理。有人会问,一个小孩子,哪里知道怎么办?经过长时间尝试,我发现,小孩子也是非常有自主思维的。对很多事情,家长没问,他们没说,其实他们都有主见。在我这种看似残酷的“施压”下,孩子会勇敢说出心里的想法。再趁热打铁,我和他进一步交流,约定好一些规则和做法。久而久之,矛盾发生了,就冷静、理智地去处理。大吵大叫、哭天喊地、打骂动手,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大人失控,孩子失控,无济于事。
所以,我标题党了一下,严厉不是毫无理由的棍棒责罚,而是尽可能严肃、严格地引导孩子尊重秩序和纪律。
三、宽严有度,“严父”也有“慈祥”面
那可能又有人说了,孩子会不会感到压抑?这还是两码事。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人的成长更充满了复杂和可能。一个懂得秩序和纪律的孩子,怎么就不会是一个活泼、有爱、和父母亲密的孩子呢?“严厉”的我,其实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陪伴家人上。有的老爹和孩子不亲,严厉不“背锅”。那一定是亲子间用心程度和相处模式,还有调整和优化的空间。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一次长时间的家庭旅行是我这个老爹能做到最大的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协调。儿子上幼儿园的三年里,每年我都会全家三口人去新西兰或者澳洲度假一个月,换一个环境感受不同的生活情景,让儿子开阔视野和了解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丰俭由人,不在于目的地是哪里,关键是一家人在一起。
四、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优质偶像”
我有时看着儿子,就会幻想他长大后的样子。(他立志做一个游戏高手,我还在思索中)朋友说,老爹是孩子的第一个长期“对手”,在通过与老爹的“斗智斗勇”后,孩子会逐渐成熟,走向社会后会更加顺利,同时也会“鄙夷”老爹的方方面面,认为老爹不如自己。但是通过进一步成长,也基于老爹们的自强不息,孩子会逐渐转变当时略显幼稚的认知,会更加清晰了解到老爹的智慧和优点,回归到年少时对老爹的崇拜和信念。
我也是新手老爹,在这条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呵护孩子的路上,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