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钱学森的工作手稿、郭永怀的记事本、秉志的鱼骨标本、马世骏的入党志愿书……这些往日难得一见的物品,如今都成为中科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里的展品。
从2018年起,中科院陆续建设了20家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各基地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典型事迹,丰富展览内容,在中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等重要活动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是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截至目前,前去参观学习的党员达10万人次。近期,《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部分主题教育基地,探访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政治品格、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大家风范。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一号楼里有一块金色牌子,上面写着“人民科学家 强国奠基石”。这块牌子是在2018年12月挂起来的,从那时起,力学所就成了中科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之一。
与大多数主题教育基地不同,力学所没有新建历史展馆,因为只要走进来,就走进了历史。这里,“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办公室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办公室里,有他们手写的信件、获得的证书、读过的书籍、使用过的物品……
从2019年至今,有近5000人到这里参观学习。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人民科学家的故事触动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心。
钱学森:
“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
力学所楼前,一片青葱的竹林拥着一位学者的塑像,只见他西装革履,臂弯里挽着风衣,目视远方,面带微笑,从容而优雅。这位学者就是力学所的第一任所长、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1935年,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很快成为当时世界航空理论方面的顶尖科学家。1949年,在中科院筹建之时,钱学森有了回国的想法,然而,他的回国路遭到了美国人的阻拦。美国人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1955年,在美国被困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踏上归国旅程。离美之际,钱学森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1955年10月8日黎明,“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驶入香港,透过薄薄的晨雾,钱学森热切地望着窗外。20年的漂泊岁月结束了。
面对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祖国,钱学森没有食言。归国后,他与钱伟长等人组建力学所,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当国家要把荣誉给他时,他却说:“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我一个人头上,务必把这一荣誉授给别人,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郭永怀:
“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在钱学森雕塑的旁边,矗立着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郭永怀的半身像。
1956年11月,郭永怀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成为力学所研究员。“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郭永怀说。
1958年4月,郭永怀任力学所副所长,并先后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他曾参与《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与钱学森等人一起制定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规划我国高等院校力学专业设置。1958年,他还和钱学森等一起提出力学所要主攻“上天、入地、下海、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四大方面。
回国后的12年,郭永怀不仅担当起人民科学家、战略工程师的角色,还承担起人民教育家的责任。他曾说:“我们回国主要是为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内的科学事业打基础,做铺路人。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两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1968年12月5日,他从青海核试验基地返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郭永怀为我国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在23位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的科学家中,他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研制三个领域均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党建与科研共融共振
如今,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躺着很多老物件。它们述说着老一辈科学家顾全大局、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报效祖国、献身科研的爱国情怀,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
钱学森的办公室里,有他读过的书,也有他写过的信;有他在美国工作时的笔记,也有他回国后的手稿。郭永怀的办公室里,有他用过的计算尺、怀表、橡皮,以及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这些都是他的夫人李佩珍藏一生并最终捐给力学所的珍贵藏品。
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张存群在参观主题教育基地后感慨:“科学家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奋斗终生!”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王丽库在参观学习后写下心里话:“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科研单位,我们的主业是要做好科研,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也要和我们的科研工作紧密融合。”力学所综合处处长朱国立介绍,力学所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不仅推动所内、所外共建共享,而且追求党建、科研共融共振。
同时,力学所的党员主题教育基地还与力学所北京怀柔园区、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形成了“一所三地”的格局。其中,怀柔园区通过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等大型试验设备,展现新一代力学人矢志科研、艰苦奋斗的精神。
据悉,2019年以来,该主题教育基地的北京中关村园区接待了180余批次、5000余人参观学习,同时,怀柔园区依托大型仪器设备,接待了70余次、约2800人参观学习。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6-1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