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海洋之神8590vip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海洋之神8590vip办院方针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奖励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9年 > 孙家栋 > 媒体报道

我的中国“星” 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2010-01-12 新华网 2010-01-11 记者 吴晶晶 顾瑞珍
【字体:

语音播报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 

  11日上午,孙家栋,这位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在他80岁高龄之际站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接受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 

  结缘航天 

  腰杆笔直,精神矍铄,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孙家栋带着股军人的硬朗气质。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称呼他“孙部长”或“孙总”,很少有人称他“孙老”。大家说,因为他一点也不老,精力比年轻人还充沛。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这个奖是对我们航天事业的肯定。” 

  说起最初接触航天,孙家栋觉得是命运的机缘。 

  求学时,孙家栋希望成为一名空军军人,到部队不久他就被选派到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学了7年飞机,搞了9年导弹,1967年,孙家栋的命运却来了个急转弯——由钱学森亲自点将,38岁的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同时一批航天人才聚集到他身边。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为此,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就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数十年,他相继担任了我国第二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并参加领导了其他各类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 

  2009年4月8日,孙家栋迎来了自己的80大寿。几天后的4月15日,他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而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 

  为了表彰他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航天工程的“总总师”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 

  在同事和下属眼中,孙家栋就是一位睿智的领军者。“他总是面带着微笑,运筹帷幄,统领全局。”“嫦娥一号”卫星副总指挥龙江说。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但在卫星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星上蓄电池发生了预想不到的热失控现象,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危在旦夕。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三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终于令卫星化险为夷。 

  航天事业充满了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 

  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上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意外出现了。 

  几年的心血瞬间化为灰烬,大家都懵了。在最初的震惊后,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那是在天寒地冻的大漠上,大家用手一点点找卫星残骸,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后来原因终于查清了,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他回忆说。 

  “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后来,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一年后,一颗新的人造地球卫星腾空而起。 

  就是这样严谨求实、锐意创新、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科学精神和处世风范,成就了孙家栋的航天人生,也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工作者。 

  科学家成为“生意人”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 

  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 

  这年10月,孙家栋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卫星技术安全》和《卫星发射责任》两个协议备忘录。但因双方对若干国际贸易问题存在较大分歧而未达成最终协议。11月第二轮会谈,谈判桌从北京搬到了华盛顿。孙家栋作为代表团团长再次领命出征。 

  在穿越太平洋的飞行中,孙家栋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着谈判稿,他深知,美国代表都是有着多年外交经验的老手,必须严阵以待。在谈判中,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孙家栋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坚决反驳“中国发射外星扰乱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论调,随后又制定了“拖住不放”的战术,最终签署了协议。 

  1990年4月7日,“亚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参加过这么多次卫星发射,那次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仅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连旁边人的心跳都能听见。” 

  为什么紧张?孙家栋说,因为这颗卫星能打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当一位美国同行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卫星发射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他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壮心不已 

  年逾古稀,孙家栋仍未停止航天之路的探索。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 

  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探月工程是中国涉足深空探测的开始,很多新的课题和困难再次摆在了孙家栋面前。“距离远了,我们的无线通讯能不能跟得上?产品的精度、准确性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说起“嫦娥一号”,孙家栋滔滔不绝。 

  “他干起活儿来比年轻人还要拼命,为了拿到一手测控数据资料,他坐飞机一个月跑遍了几十个测控站。”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说。 

  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当成功的消息传到指挥控制室,大家欢呼跳跃之时,孙家栋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几乎一生的科学家悄悄背过身子,流下了眼泪。 

  …… 

  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而闲暇时间,他思考最多的也还是卫星应用、天地往返系统、空间资源开发…… 

  “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他说。 

  对于孙家栋来说,神秘的太空有着太多未解的谜题,在等待着中国航天人去探索和解答……

打印 责任编辑:程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海洋之神8590vip_海洋之神590线路检测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